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44篇
  免费   2308篇
  国内免费   3491篇
林业   6554篇
农学   10915篇
基础科学   4560篇
  3177篇
综合类   86995篇
农作物   9074篇
水产渔业   3373篇
畜牧兽医   11924篇
园艺   24884篇
植物保护   1987篇
  2024年   358篇
  2023年   1713篇
  2022年   2144篇
  2021年   2275篇
  2020年   2742篇
  2019年   2713篇
  2018年   1713篇
  2017年   3146篇
  2016年   3874篇
  2015年   4489篇
  2014年   8934篇
  2013年   8530篇
  2012年   10310篇
  2011年   10468篇
  2010年   10017篇
  2009年   10208篇
  2008年   10048篇
  2007年   8976篇
  2006年   9754篇
  2005年   9517篇
  2004年   7800篇
  2003年   8655篇
  2002年   6719篇
  2001年   4964篇
  2000年   4004篇
  1999年   2106篇
  1998年   1634篇
  1997年   738篇
  1996年   713篇
  1995年   538篇
  1994年   691篇
  1993年   488篇
  1992年   356篇
  1991年   339篇
  1990年   517篇
  1989年   429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146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8篇
  1977年   15篇
  1966年   21篇
  1965年   32篇
  1957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皖稻93系安徽省宣城市农科所用自育的光温敏不育系X07S与优质两系恢复系Wh2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2003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自2002年来在安徽省广德县进行多点试种示范,表现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2.
南农6号2003~2004年在安徽省含山县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主要介绍了瓜蒌新品种“皖蒌二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4.
结合南雄多年推广地膜花生栽培的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花生高产栽培的地膜覆盖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95.
毕玉霞  王红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47-447,476
阐述了名贵药材绞股蓝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药理作用及其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6.
黑玉米的利用价值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黑玉米的营养价值和综合利用价值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7.
水稻新品系淮68的种植表现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淮6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选育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系,优质、高产、高抗条纹叶枯病、熟期适中,2005年进入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介绍了淮68的种植表现、栽培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与分析。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68∶32)为流动相,使用Eclipse XDB-C18 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80 nm波长下对联苯肼酯和腈吡螨酯进行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腈吡螨酯、联苯肼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 0和0.999 8,标准偏差为0.10和0.14,变异系数为0.50%和0.48%,平均回收率为100.98%和100.67%。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5 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氟氯吡啶酯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氟氯吡啶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9;标准偏差分别为0.05;变异系数分别为1.5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7。  相似文献   
1000.
为评价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引发的膳食风险。2016年-2018年开展了3年12地规范残留试验,构建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我国一般人群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马铃薯样品使用2%乙酸乙腈提取,C18净化,外标法定量,UPLC-MS/MS检测。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85%,相对标准偏差为3%~8%。12地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225 g/hm2施药2次,最后1次施药后14、21 d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量分别≤0.018 mg/kg和≤0.012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吡蚜酮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1.633 9 mg/kg,风险商(RQ)为86.4%。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